| 作者 | 文献名 | 出版信息 | 出版年 | 下载 |
| 陈振宇、姜毅宁 |
反预期与事实性——以“合理性”语句为例 |
《中国语文》第3期 |
2019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杜克华 |
意外范畴:关于感叹、疑问、否定之间的语用迁移的研究 |
《当代修辞学》第5期 |
2015 |
下载 |
| 杜克华、陈振宇 |
成都话句末语气词“嗦”——“领悟”范畴及其功能 |
《语言研究集刊(第十五辑)》上海辞书出版社 |
2015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马宝玲、薛时蓉 |
从汉语角度看极性问的类型学性质──真性极性问形式与疑问语气成分的区别 |
《(台湾)清华中文学报》(第十四期),另收录《汉语方言疑问范畴研究》,中西书局,2017年,1-42页,略有改动。 |
2015 |
下载 |
| 杜克华、陈振宇、陈振宁 |
成都话“哇”字句语用功能的形成 |
《语言研究集刊(第十七辑)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 |
2017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李双剑 |
论语义和谐的定义和类型 |
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》第2期 |
2020 |
下载 |
| 陈振宁、陈振宇 |
基于语义地图的北京话和成都话意外类语气词类型比较 |
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》第6期 |
2020 |
下载 |
| 鲁承发、陈振宇 |
透视与展望:“差一点没VP”句式研究60年 |
《语言研究集刊》(第二十六辑),上海辞书出版社 |
2020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王梦颖 |
预期的认知模型及有关类型——兼论与“竟然”“偏偏”有关的一系列现象 |
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第5期 |
2021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王梦颖、姜毅宁 |
再说“果然”———与(正)预期标记有关的问题 |
《当代修辞学》第2期 |
2022 |
下载 |
| 干薇、陈振宇 |
再论“险些、差(一)点”等仅差语的否定式 |
《语言研究集刊》(第二十九辑),上海辞书出版社 |
2022 |
下载 |
| 干薇、陈振宇 |
从“预期”理论看汉语仅差格式 |
《汉语学习》第2期 |
2023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姜毅宁 |
预期语篇的复杂性及分析方法 |
《长江学术》第2期 |
2023 |
下载 |
| 姜毅宁、陈振宇 |
力动态视角下“就”和“才”的语义对比研究 |
《辞书研究》第3期 |
2023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包笑婷 |
再说“意外三角” |
《当代修辞学》第5期 |
2023 |
下载 |
| 吴术燕、陈振宇 |
从语用价值看性质形容词谓语句的完句性 |
《当代语言学》第5期 |
2023 |
下载 |
| 干薇、陈振宇 |
预期视野下的“‘既然’+反问句”研究 |
《汉语学习》第1期 |
2024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张嘉卉 |
正/反预期触发语的比较研究——以合理性“按说”和常规性“一般说(来)”为例 |
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第2期 |
2024 |
下载 |
| 吴术燕、陈振宇 |
再论汉语话题的允准—句法语义和语用研究 |
《中国语言学报》(第二十一期) |
2024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陈振宁、杜克华 |
成都话的“哇”和“嗦” |
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《汉语语言学》(第四辑) |
2024 |
下载 |
| 干薇、陈振宇 |
“毕竟”的情感预期识解分析 |
《辞书研究》第2期 |
2025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黄颖 |
基于预期理论的“只”字句统一解释 |
《井冈山大学学报 (社会科学版)》第1期 |
2025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邱明波 |
反预期语境中的修辞性推测意义:“难道、不会、怕、别” |
《当代修辞学》第4期 |
2010 |
下载 |
| 齐沪扬 胡建锋 |
试论负预期量信息标记格式“X是X” |
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|
2006 |
下载 |
| 袁毓林 |
反预期、递进关系和语用尺度的类型 ———“甚至”和“反而”的语义功能比较 |
《当代语言学 》第2期 |
2008 |
下载 |
| 陆方喆、朱斌 |
语言中的违预期信息与违预期范畴 |
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)》第4期 |
2019 |
下载 |
| 李宇凤 |
“挺”的情态确认与对比预期否定 |
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|
2020 |
下载 |
| 殷思源 |
反预期标记“硬”“硬是”语法化的共时推演和对比探究 |
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|
2021 |
下载 |
| 孙雅平 |
从语法化“扩展效应”看反预期话语标记的形成 ———以“不料”“谁知”为例 |
语言科学第4期 |
2020 |
下载 |
| 范晓蕾 |
“差一点”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后果———兼谈否定、反预期、时体的关联 |
《当代语言学》第2期 |
2019 |
下载 |
| 单威 |
反预期标记“竟然” |
语文学刊第12期 |
2016 |
下载 |
| 张则顺 |
合预期确信标记“当然” |
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|
2014 |
下载 |
| 姜其文 |
“说好X的”构式的违实性与反预期性 |
汉语学习第3期 |
2021 |
下载 |
| 郑娟曼 |
所言预期与所含预期———“我说呢、我说嘛、我说吧”的用法分析 |
中国语文第5期 |
2018 |
下载 |
| 邱闯仙 |
预期标记“瞧” |
《语文研究》第2期 |
2010 |
下载 |
| 周韧 |
概率、预期和管控三项特征下的 “恰好、恰恰、恰巧”辨析 |
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|
2022 |
下载 |
| 陈禹、陈晨 |
个体预期的反意外与无意外: 基于构式竞争的视角 |
当代修辞学第5期 |
2022 |
下载 |
| 陈禹、陈甜歌 |
无定预期的反意外∶以追补性推理构式为例 |
中国语文第1期( |
2023 |
下载 |
| 陈禹 |
句末“不就X了”构式的 形义表现与反意外功能———兼论反意外与意外、解-反预期以及反问之关联 |
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|
2021 |
下载 |
| 赵彧、白雪飞 |
“原来”的反预期性质及其相关问题 |
语言研究集刊(第二十九辑) |
2022 |
下载 |
| 匡鹏飞、杨刚 |
反预期评价构式“N1不大,N2不小” 及其生成扩展和多层互动 |
《语文研究》第3期 |
2023 |
下载 |
| 陆方喆、朱斌 |
论预期语言学的构建:理论假设、核心概念与研究价值 |
关东学刊第6期 |
2022 |
下载 |
| 陆方喆 |
汉语预期研究八十年:理论演进与未来展望 |
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 |
2024 |
下载 |
| 卢达威、袁毓林 |
汉语让转复句的预期类型与常识发现研究 |
语言科学第4期 |
2024 |
下载 |
| 李可胜 |
“都”和“甚至”的超预期义 |
外国语第4期 |
2024 |
下载 |
| 乐耀、陈碧雪 |
反预期和未预期———“不料”的语义解读与刻画 |
中国语文第1期 |
2025 |
下载 |
| 王继新 |
论“了2 ”的认识预期——以汉语条件句中的“了2 ”为例 |
外国语第2期 |
2025 |
下载 |
| 朱 斌、陆方喆 |
语言系统运作的预期原理 |
语言研究第2期 |
2025 |
下载 |
| 李勇忠、白黎 |
现代汉语反预期信息结构及其认知语用机制研究 |
外语教学第1期 |
2025 |
下载 |
| 宗守云 |
普方言情态动词“待”及其否定关联和意外性质 |
中国语文第4期 |
2015 |
下载 |
| 陈禹 |
作为反意外范畴标记的“还不是” |
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|
2018 |
下载 |
| 胡承佼 |
因果关系的意外性与意外因果句 |
汉语学报第3期 |
2019 |
下载 |
| 郭晓麟 |
意外:起始义“V上”的语用意义 |
汉语学习第4期 |
2018 |
下载 |
| 陈振宇、杜克华、石岩 |
“意外”范畴中的副词化 |
《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(八)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 |
2017 |
下载 |
| 强星娜 |
意外范畴研究述评 |
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|
2017 |
下载 |
| 李强 |
“怎么”表达意外:疑问、反问和感叹 |
汉语学报第1期 |
2021 |
下载 |
| 谭方方 |
Peterson意外范畴类型学框架下英汉意外表达比较研究 |
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第2期 |
2021 |
下载 |
| 张莹 |
“什么”感叹句的“意外”本质及否定倾向———兼论“语用否定”的层级类型与制约因素 |
语言研究集刊(第二十七辑 ) |
2021 |
下载 |
| 陈禹 |
反意外:表轻转“只不过”的语用 本质与演化动力 |
汉语学报第2期 |
2021 |
下载 |
| 陈禹 |
从句末“嘛”“呗”看反意外的多声性 |
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|
2023 |
下载 |
| 强星娜 |
无定预期、特定预期与反预期情状的多维度考察———以“竟然”“偏偏”等为例 |
中国语文第6期 |
2020 |
下载 |